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三下乡】探访竹子加工厂:机器赋能奏响产业高效发展新乐章

日期:2025-08-26 00:27

821日,湖南工商大学微电子与物理学院竹海数智融乡队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当地竹子加工厂,队员们实地观摩竹子从原料到初加工产品的全机械化生产流程,深切感受到科技为传统竹产业带来的变革活力。


105607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竹子加工


一进入加工厂,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便扑面而来。队员们看到工人们利用叉车将整根粗壮的竹子吊装至大型切分设备旁,随着操作员按下启动按钮,机器瞬间将竹子沿纵向剖成数段大致均等的竹条。


“这一步是粗分,主要根据后续用途确定竹条的基本规格。”加工厂负责人李经理向队员们介绍。他指着旁边堆放的少量人工劈制的竹条对比道:“传统人工劈竹不仅效率低,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多处理50根竹子,还容易出现尺寸偏差,合格率只能达到70%左右。现在这套设备每小时就能处理80根竹子,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105608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智能捆扎


沿着自动化生产线前行,经过粗分的竹条被传送带平稳送入下一道工序。在精细切分区,多组不同功能的机器依次对竹条进行修边、打磨和细分。有的机器将竹条切割成统一长度的短段,用于制作竹筷和竹签;有的则把宽竹条进一步剖成细薄的竹篾,用于竹编工艺品加工。


最后是智能化捆扎环节。经过精细切分的竹制品被输送至捆扎机下方,机器手臂灵活地抓取尼龙绳,按照设定的力度和圈数快速缠绕,几秒钟就完成一捆竹制品的捆扎。捆好的竹制品通过传送带自动运送至仓储区,机械臂有序地将其整齐码放,等待被运往下游企业进行深加工。


此次实地观摩让团队直观看到了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路径。队长高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传统竹产业能通过科技改造焕发新生,未来团队将努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的实践力量,让更多乡村特色产业搭上科技快车。”

团队:微电子与物理学院 竹海数智融乡队

文:微电子与物理学院 周昊 前沿交叉学院 邓凯军

图:微电子与物理学院 肖丹 外国语学院 牛芷含

审核老师:尹芳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