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生态护卫队走进长沙中建圭塘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相关负责人深入座谈,实地了解圭塘河治理中的政企合作创新路径与智慧水务技术应用,见证其从“黑臭水体”到“国家级山水工程”的转变。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长沙中建圭塘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合影
据周铭主任介绍:“因周边排污严重,圭塘河被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列为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成为城市生态‘痛点’”。圭塘河的蜕变始于2016年,雨花区政府与中建五局以PPP模式联手破局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物管部负责人刘恋回忆,2021年中建五局投资、建设、运营的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示范公园“溪悦荟”项目竣工,该总投资14.5亿元的综合治理工程开启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生态优先、商业反哺”的治河新路径,形成了“公园+体育+商业”多业态融合模式,提升了区域的文化与休闲品质。
图为实践团与长沙中建圭塘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交流治理经验
另一个让队员惊叹的是地下的“智慧心脏”——集监测、调蓄、净化于一体的智慧水务系统。工作人员介绍:“污水先进入调蓄池,小雨时全量处理,中雨时通过多层砂石过滤杂质。”系统全自动化运行,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启动滤池或泄洪,此时排出的水已达标,实现“水体无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介绍圭塘河智慧水务系统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的重要性。从“臭水沟”到“全国美丽河湖”,圭塘河的蜕变构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治理典范,诠释了科学治河、科技赋能、政企协同的理念。为全国城市内河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团队: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生态护卫队
文: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摆少聪
图: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陈丝雨
审核老师:林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