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在隆回县草原村,湖南工商大学“织梦瑶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非遗洗礼——深度对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在代表性传承人陈月娥老师的深情引领下,学子们踏上了一场浸润着瑶族古老血脉的文化溯源之旅。
步入草原会场,陈月娥老师如数家珍般带领实践团成员缓缓走过记录历史的展区。指尖轻抚承载岁月印记的图片,无声诉说着过往。当驻足于一张已故父亲的演唱旧照前,陈老师眼泛泪光,动情讲述起家族世代守护山歌的厚重承诺。那一幅幅泛黄的影像,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这门古老艺术在瑶乡血脉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图为呜哇山歌传承人陈月娥带领“织梦瑶乡”实践团参观草原会场历史展区
随后,陈月娥老师召集呜哇山歌演唱团的八位核心成员,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场原生态的艺术盛宴。高亢激越、婉转深情的古老唱腔在会场回荡,那纯粹质朴、穿透灵魂的歌声,瞬间攫住了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神,令人无不动容,深深震撼于非遗的原始魅力。
图为呜哇山歌演唱团在草原会场为“织梦瑶乡”实践团倾情献唱
在带队老师郭靖娴的提议与鼓励下,实践团师生跃跃欲试。陈月娥老师一字一句,耐心示范,开始了最传统的“口传心授”。学子们从最初的生涩模仿,到渐渐跟上节奏,年轻的嗓音与古老的歌调在草原清风中交织、碰撞。这一刻,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遥远符号,它化作了可触摸的旋律、可咏唱的情感,深深镌刻在每位参与者的心间。
图为“织梦瑶乡”实践团成员在陈月娥老师指导下学唱呜哇山歌
当年轻学子们齐声唱响那质朴的呜哇山歌旋律时,文化传承的星火已然点亮。这场在草原会场展开的沉浸式非遗实践课,不仅是一次对民族艺术瑰宝的崇高致敬,更是高校力量深入乡土、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诠释。它深刻印证:真正的传承,始于虔诚的倾听,成于心灵的共鸣,最终扎根于年轻一代愿意与之血脉相连的精神土壤之中。
团队:会计学院 织梦瑶乡实践团
文:会计学院 陈曦 曾诗沅 罗丹婷
图:会计学院 张瑶 伍奂霏 何志洁
审核老师:郭靖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