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湘江科创先锋】张新玉:以奋进姿态书写创新答卷

日期:2025-05-12 23:28

怀揣“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秉持“跬步千里,积微致著”的钻研劲,他坚持“多研”“多为”“多教”,争当科研创新的“开拓者”、勤勉工作的“实干者”、教书育人的“引路者”,以奋进姿态书写科技创新与教书育人的创新答卷。张新玉,武汉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中南大学联培博士后,现为湘江实验室青年科技骨干,湖南工商大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系湖南省科技创新类湖湘青年英才(荷尖)、全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长沙市向上向善好青年。


在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陈晓红院士的前瞻引领下,近年来,张新玉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湘江实验室重大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ACM Transactions on Data Science》《Pattern Recognition》《Knowledge Based Systems》等国际权威期刊审稿人。


100114

张新玉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交通大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坚持“四个面向”,参与“有组织的科研”,踔厉奋发,勇攀高峰。


在攻读博士期间,张新玉为破解多模态数据融合中的异质性难题,曾连续数月深夜伏案,推导数十版融合模型,最终提出兼顾语义一致性与特征互补性的创新融合方法,体现出青年学者在科研路上的坚韧与智慧。他坚信:“科研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不断挑战认知边界。”


2021年,张新玉先后加入湖南工商大学和湘江实验室。走上科研岗位后,他锚定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持续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多模态数据学习等领域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面对特征学习中常见的“类别不平衡”问题,他提出了深度多集特征学习(Deep Multiset Feature Learning)新方法,大幅提升在高度不平衡数据环境下的分类准确率。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CCF A类),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为特征融合、金融风控、医疗诊断等提供了关键支撑。


100115


在图学习方面,张新玉提出了加权对称图嵌入(Weighted Symmetric Graph Embedding)方法,有效融合节点属性与结构信息,显著提升无向图的链接预测准确率。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SCI一区),为智慧城市交通调度与金融社交网络建模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他还突破了类别不平衡、模态缺失、标签不一致等多模态数据融合中的关键技术,相关成果发表于T-PAMI、T-IP、TITS、WSDM等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和会议上,Google学术引用近500次;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发了“湘江交通大模型”(湘江2号),突破了城市全场景建模、真实孪生车辆仿真和区域联合信控优化技术,具有高度智能化的语音交互、交通智能规划、管理决策和执行等能力,实现了从指令理解、交通建模、交通孪生推理决策的一体化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他在大模型调优、智能图建模等方向持续发力,为智慧社会、智慧教育、金融安全等关键领域注入数智新动能。


“张老师坚持用技术做问题的‘解谜者’,不仅追求学术突破,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们对科研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研究生陈寒冰表示。


100116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为湘江实验室的青年骨干,他始终把“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作为事业所需、使命所系。在实验室人才招聘工作中,他执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进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在实验室建设服务工作中,他积极参与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落实立德树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作为湖南工商大学的一线青年教师,张新玉坚持站好三尺讲台,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在课堂中,他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通过穿插跨学科思维训练、引入行业热点案例和科研项目经验,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内容,鼓励学生结合AI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学术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开启了探索未知的旅程。他指导研究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著6项;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1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立项省级“大创项目”1项。此外,获批省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


100117


“张老师的工作状态可以用‘高燃’一词来形容,不仅融入每天高效的工作节奏里,更体现出他那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态度真正感染了我,让我意识到学习不只是任务,更是责任与担当。”研究生王小月说道。


“行胜于言,事成于实。”张新玉表示,在陈晓红院士“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的实干作风引领下,他将以最大的热忱和责任心投入各项事业和工作中,为湘江实验室和湖南工商大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未来,他将继续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领域深耕,探索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技术体系,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