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寻迹韶韵”小队深入滴水洞景区调研,与一线讲解员庞处展开对话,探寻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为“寻迹韶韵”小队的红色文化调研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图为讲解员庞处为湖南工商大学“寻迹韶韵”小队成员讲解滴水洞历史
滴水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毛泽东主席光辉足迹的重要见证。庞处深知讲解工作远非机械复述,而是传递情感与价值观的桥梁。她针对不同人群灵活调整:引导研学少年通过观察来主动探索、思考,来引起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对游客则深入阐释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庞处表示,以多样化的形式,让红色文化在不同群体中扎根生长。
图为湖南工商大学“寻迹韶韵”小队成员采访讲解员庞处
然而,由于景区地理位置较远和宣传力度不够,滴水洞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与此同时,网络也出现不好的评论,如很多人以为滴水洞是一个需要爬山的山洞,而非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点。这种认知偏差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吸引力。
应对之道在于创新。景区正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已在“天下韶山网”上线全景图和在线讲解,方便游客云游;并计划于2026年主席诞辰之际,启用三号楼数字化展览,展示主席诗词与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图为湖南工商大学“寻迹韶韵”小队成员与讲解员庞处合影
庞处更热切呼吁年轻人返乡参与家乡建设中来。她动情地说:“衷心希望大家回到韶山,无论从事讲解还是其他工作,更好的把爷爷就是留下来的这些东西介绍给大家,韶山欢迎大家回来!”
通过此次采访,“寻迹韶韵”小队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像庞处这样的讲解员们如同历史的传声筒,将一段段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只有大家携手共进,红色文化才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团队:学生工作处 “寻迹韶韵”小队
文:学生工作处 李屹峰
图:学生工作处 覃金成 谭好
审核老师:李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