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湖南工商大学“窑遥领先”实践团以“寻铜官窑韵,助非遗焕彩”为主题走进铜官窑,通过博物馆溯源、老街探访、工坊实践,深入探寻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脉络,以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当日上午,实践团走进铜官窑博物馆。馆内唐代彩瓷、丝路沉船瓷器静静陈列,彰显着铜官窑作为唐代外销瓷窑的辉煌。成员们穿梭文物间,追溯其沿丝绸之路远播海外、见证中外交流商贸的发展脉络。期间,偶遇小讲解员,他从唐代窑火初兴讲起,细致讲述瓷器制作与外销路径,成员们围拢互动,在童真视角中感受文化鲜活,见证传承在年轻一代萌芽。
图为博物馆内“小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解
午后,实践团踏入“泥人刘”陶艺体验馆开展制窑实践。在陶艺师傅指导下,成员围坐拉坯机旁,历经拉坯、塑形、修坯等工序,开启泥土到作品的转变。初始,陶土难控,作品走样,经反复尝试、调整,成员渐入佳境。他们在操作中领悟“慢工出细活”,感受传统制瓷的匠心坚守。成员们还融入青春创意,让个性陶坯成型,由此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更需年轻一代以创新赋予其新生命力。
图为实践团体验制窑实践
当日行程尾声,实践团到铜官老街观察文化传承。老街青石板路蜿蜒,传统建筑与陶瓷店、作坊交织,形成独特文化生态。实践团穿梭其中,于文创店观察年轻消费者对陶瓷 IP 的喜好,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适配路径。从古老工坊到新潮店铺,老街呈现多元传承样态,让实践团意识到铜官窑文化需守正创新,老街是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团于铜官街合影
此次铜官窑实践活动,实践团从博物馆的童声讲解中感受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在老街调研中明晰传承创新的方向,于陶艺实践中践行青春担当。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实践团以青年力量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让千年铜官窑文化在青春赋能中焕发新活力,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写下生动的青春注脚。
团队: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窑遥领先”实践团 中华文脉传承团
文: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 许桂玲
图:数字媒体工程与人文学院 周佳欣 向颂月
审核老师:王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