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三下乡】保护与传承:探寻新宁非遗的独特魅力

日期:2024-09-04 23: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活态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深入了解非遗的现状,探索其有效传承路径,来自湖南工商大学的队伍——新宁拾遗队,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于8月19日至8月22日前往新宁县对当地的非遗进行实地调研。


8月19日,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三下乡调研队(以下简称“团队”)正式进入新宁,第一站立即奔赴当地文旅局进行基本调研。在和当地文旅局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有十几种有名有姓的非遗文化,如岩鹰拳、崀山峒歌、竹根傩面、八峒瑶族跳鼓坛和瑶族傩戏。


近观岩鹰拳,敬访刘烈红


在团队拜访岩鹰拳的传承人——刘烈红老师后,团队得出结论:当今岩鹰拳传承的最大问题是经费不足,具体原因是根据刘老师经营着的“金鹰文武学校”的现状得来的——它最开始作为九年文化教育与武术教学结合的学校当下也今非昔比。在经过对岩鹰拳的具体调研,我们了解到岩鹰拳源自杜心五先生的鹰爪擒拿术,历经百年传承,由蒋兆鸿精研而成,刘烈红再创新高。经过团队成员的切身观察,发现岩鹰拳的技击特色在于贴身近战、短促发力,融合鹰爪之迅猛与南方拳系之精妙。岩鹰拳的意义非同一般,在表现形式上,动静相应,跌扑滚翻,尽显岩鹰之勇猛与灵动;在文化内涵上,它蕴含中国传统武术精神与养生哲学,与此同时,岩鹰拳作为国家级非遗,岩它的价值非凡,承载文化复兴与民族自强之重任。传承现状良好,通过武术馆广泛传播,培养众多弟子。


90454

图为团队成员与刘老师合影


聆听峒歌美,切问瑶族事


团队为深入了解崀山峒歌这一珍贵的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崀山峒歌的非遗传承人杨冬莲女士积极地进行采访交流。


崀山峒歌不仅是一曲曲动人歌谣,还是一支支寄托着瑶族人民情感与历史的旋律,它的意义可以穿过时间与空间在21世纪重新唱响。经过团队的了解与总结,崀山峒歌主要源于瑶族,而瑶族本身还拥有几个分支族群,新宁当地的瑶族则是过山瑶,它在山中生活时随着食物的增加和减少而不断变换自己居住的山腰,因而得名过山。瑶歌则是以瑶族人民口口相传的形式代代传承。


经团队切身走访,我们了解到崀山峒歌的意义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层面,同时还存在着高度名族认同感,它承载着崀山人民的历史与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崀山峒歌面临着缺少制度支持、濒危风险高和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表示,可以采取创新作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崀山峒歌。


90456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杨女士


谈竹根傩面,承非遗精神


团队为深入了解竹根傩面这一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宁舜皇里对非遗讲堂主讲人陈孝友先生进行采访,同时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感受到了傩面舞的独特魅力。


在听完讲座后,我们了解了竹根傩面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现状。在经过团队了解后,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与冲击中,竹根傩面面临着缺少制度支持、传承人流失和传播范围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采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融入教育体系等措施来保护竹根傩面。


90457

图为团队成员跟着陈孝友先生学习傩面舞


 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非遗研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的基石。目前,对于非遗的认知和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应致力于挖掘非遗背后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及社会意义,对非遗的传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传承路径。


我们聚焦新宁,新宁县的非遗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继续积极为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同时,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一代关注和参与到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让新宁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团队:会计学院 新宁拾遗队

文:会计学院 张耀匀 曹琳悦

图:会计学院 沈天睿 张振明

审核老师:刘婷昱